楞严经入门网
楞严经入门网
玄奘大师西行故事 正法眼藏-白云禅师 佛祖十大弟子 释迦牟尼佛传 证严法师说故事
主页/ 佛本生故事/ 文章正文

僧人可持有财物吗?寺庙的这一现象是佛教在古印度衰亡的原因!

导读:僧人可持有财物吗?寺庙的这一现象是佛教在古印度衰亡的原因!(北暮讲古印度文化第84期)文|北暮僧人能持有财物吗...
僧人可持有财物吗?寺庙的这一现象是佛教在古印度衰亡的原因!

(北暮讲古印度文化第84期)

文|北暮

僧人能持有财物吗

?这个问题让大家来回答,99%的人会说,不能!可研究古印度时期的寺庙经济,你会发现,当时的僧人不仅可以持有财物,甚至有些僧人还过着十分富裕的生活。

释迦牟尼在创建佛教之初,他的生活是十分清苦的。最初的佛教团人数并不多,每个僧人的饮食大都通过托钵乞食获得。虽然他们的生活不像耆那教的苦修者,每天只进食极少食物来维持生命,但是因为托钵乞食的不确定性,仍然让很多僧人都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

释迦牟尼作为佛教的开创者,他本身对于财物并没有多少需求。如果他想要荣华富贵的话,当初就不会放下自己王子的身份出家的。在他年幼时,就有学者预言他可能会出家,而释迦牟尼的父亲净饭王,为了不让释迦牟尼出家,给他安排的日常生活都是极尽奢侈的。可能是因为早期的富贵生活,这才让释迦牟尼看穿了俗世,走上了出家的道路。

身为佛教开创者的释迦牟尼,自然不会对财物有很高的需求。很多国王和富商巨贾的供养,大多被他用作救济穷人和发展佛教团了,就连他涅槃前一段时间,仍然在和弟子们一起托钵乞食。因此来看,原始佛教时期,僧人们不太可能持有私人财物。

但是,释迦牟尼涅槃以后,佛教经过几次分裂和发展后,本身的一些制度早已发生了改变,所以这才有了,义净大师在游历天竺各国时看到的另一番景象。

义净大师游历天竺各国,所看到的景象都记录在他的著作《南海寄归内法传》中。这其中就包括了北暮曾经提到过的,古印度寺庙的经济运转情况。

按照书中提到的信息来看,公元7世纪的古印度佛教已经和原始佛教有了很大的差别。比如说,释迦牟尼在世时,他和佛教团的饮食都是托钵乞食,而后来的佛教寺庙已经有了自己的土地,甚至可以使唤奴仆为寺庙种植粮食。

除此之外,寺庙的收入还依赖于将土地出租给佃户所收取的部分粮食,以及国王的捐赠和赏赐。

在这样一种背景之下,佛教僧人的生活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他们不用再像以前一样居无定所,甚至住在森林里;他们不用像以前一样托钵乞食,因为寺庙本身就拥有土地可以出产粮食;他们甚至不用风吹日晒自立根生,因为国王会赏赐一些奴仆,来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

此时的佛教团体已经拥有了完整的管理制度,寺庙的收入多了,僧人们的生活自然也就富裕了。

虽然对于整个寺庙的僧人们来说,寺庙的财产和收入都是公共的,甚至每一次使用个支出都要经过僧人大会,但是僧人们好像都拥有私人财物。在《南海寄归内法传》中就有一章,专门讲述去世僧人的遗物问题。

这其中将僧人的遗物分为两类——动产和不动产。而这里的动产大都是一些小型物件,这些东西在僧人去世后一般会分配给其他僧众,至于像田宅、村园、房屋、奴婢这些都“皆入四方僧”,也就是成为公共财产。除此之外,义净大师甚至还提到了金银珠宝的分配问题,这足以说明当时的环境下,寺庙中的部分僧人还是十分富有的,甚至生活的很奢侈。

当时的寺庙经济和世俗社会拥有很大的关系,而僧人的财物归根结底都来源当时的国王。这充分反映了佛教在古印度已经呈现出欣欣向荣之景。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何尝不是佛教在印度衰亡堕落的重要原因呢?

对于这件事,你是怎么看的呢?欢迎评论区留言!

我是北暮,喜欢我的文章,就点赞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