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入门网
楞严经入门网
山西小院 观世音菩萨感应故事实录 妙法莲华经感应 六字大明咒感应 药师经感应
主页/ 近现代往生纪实/ 文章正文

佛教对僧侣着装颜色有规定,僧侣分为三类,服装样式颜色规定

导读:佛教对僧侣着装颜色有规定,僧侣分为三类,服装样式颜色规定佛教对僧侣着装颜色有规定,僧侣分为三类,服装样式颜色规定大家好,很高兴又和大家见...
佛教对僧侣着装颜色有规定,僧侣分为三类,服装样式颜色规定

佛教对僧侣着装颜色有规定,僧侣分为三类,服装样式颜色规定

大家好,很高兴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内容是关于佛教僧侣服饰规定的特殊颜色。佛教教规对僧侣着装的颜色有特殊的规定。僧尼的法衣称袈裟,为梵语音译,意为“坏色”。《大智度论》说:“剃头着染衣,持钵乞食,此是破骄慢法。”故僧衣避用青、黄、赤、白、黑五正色,而用一种杂色,即袈裟色。佛教认为,一般的正色如青、黄、红、白、蓝、黑、紫等色,可以令人目眩,生出贪嗔之心。出家人的衣服不能用这些鲜艳正色,如,黑色要淡如泥土,青色要淡如古铜,赤色要淡如褐色,黄色要淡如土色,紫色要深如赤黑色。总之,要将七正色变坏成不鲜丽之色。

佛教《四分律》卷16和《十诵律》卷15,都记有僧服用“三如法色”:若青(铜青色)、若黑(淤泥包)、若木兰(亦称茜色,赤中带黑),严格禁用正色。《毗尼母经》说:“诸比丘衣色脱,佛听用十种色。”十种颜色主要是泥、青、茜、黄、赤、白等。《摩诃僧祗律》规定“比丘不听着上色衣。”不准使用纯色,即是一件衣服不能只用一种颜8色,在制作时,必须在某一处缝级上另一种颜色,借以破坏衣服颜色的整齐,名叫坏色。制真正的坏色衣,佛陀教导弟子们用树皮煮汁,或用污泥污;并在新衣之上另加旧衣的“贴净”,即用旧衣的旧布,在新衣上加贴一块以示坏“式”。所以,中国佛教比丘制衣,用一块同色同质的小布贴在新衣搭肩处,即为象征贴净与作障污。

还有一种坏色的方法叫“点净”,即在新衣的任一已染的颜色之上,另外用其他颜色将纯染一色的新衣点上一块色渍。戒律中规定,比丘的衣服允许有青、黑、木兰(近似熟桑椹色或咖啡色)三种颜色,仍非旧色,必须用黑与木兰之外的两种颜色点净之后,才能算是坏色。如果是青色衣,必须以黑与木兰色点净;如果是木兰色衣,必须以青与黑色点净。衣的种类有三种:(1)僧伽梨,用9至25条布缝成,为出门或见首长时穿的礼服;(2)郁多罗僧,用7条布缝成,平时穿;(3)安陀会,用5条布缝成,打扫劳作时穿用。三衣总称袈裟。

佛教将其僧侣分为禅僧、讲僧、教僧三类。各类僧人的服装样式颜色均有明确、严格的规定:禅僧常服为茶褐色,青绿,披五色袈裟;讲僧常服为五色,绿条,披浅红色袈裟;教僧常服为黑色,黑绿,穿浅红色袈裟。袈裟五色,显然与“袈裟五德”有关。据说,释迦牟尼发愿成佛前,提出袈裟具有五种德性,即:(1)可使佛徒去邪见而达到声闻缘觉、菩萨这三乘果位。(2)可使天龙人鬼在三乘解脱道上得以新生。(3)可使互相冲突的众生见到袈裟而产生慈悲之念,放弃冲突。(4)若鬼神、诸人得到四寸以上的袈裟,便可不愁饮食

。(5)若得到一小块袈裟,之若尊,可获得智慧,胜于他人。

还有一种袈裟是据隋代以后天子所穿黄袍稍加修改而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服海青,其寓意是取大海浩瀚深广,能容万物;取大海波浪的飘逸洒脱自在无碍;取大海色泽青出于蓝,代代更胜,意在鼓励策进,不同凡俗。衣领前面的中段缝有五十三行蓝色线条,称为“善财童算子五十三参”。其实是为加强衣领的耐用而已。现代缁素二众礼佛和在此较正规场合作外衣。和尚上殿礼服为黑色大袍,只有方丈穿杏黄袍,一座寺庙只能有一件杏黄袍。方丈上殿、迎宾、外出拜访、“应供”(赴宴),都可以穿。

凡是受过足戒的和尚在道场中都要搭“七衣”。即以七条衣料拼成的裂裟,通常为红色,上面用金线绣“福田纹”,故也称“福田衣”。众所周知,佛教有教派之分。公元6世纪的印度高僧真谛法师说,各派僧衣实际都是赤血色,仅有细微差别而已。中国僧人裂装颜色按民族而有差异:汉族的主衣为赤色,五衣、七衣为黄色;蒙、藏族僧人着黄色大衣,平时穿近赤色中衣。唐朝武则天称帝后,曾将紫色袈裟赐予法朗等九人。其后,“赐紫成为佛教术语,指由政府赐给有德僧人紫色袈裟,以示荣贵。明代,朝廷对僧侣服色作了专门规定。明《礼部志稿》载:“洪武十四年令,凡僧道服色,禅僧茶褐常服,青涤,玉色架装。讲僧玉色常服,绿涤,浅红色袈裟。教僧皂常服,黑涤,浅红色袈裟。”现在僧侣的常服颜色,基本上仍为明代体制,以褐、黄、黑、灰为主。袈裟有缁、褐、黄褐、赤等色,赤色袈装最受僧侣崇尚。

旧时北京,佛教的“子孙院”或“经忏口子”应酬民间佛事时,往往着绣花偏衫,称“花衣”,其上或绣各种折枝花卉,或绣百鸟,都是七衣的底子,只是所用颜色不同。往往取“对儿衣”的形式,十三众和尚为六对六色,大和尚单用一色。也有十二件一色者,大和尚单用色。通常多是十三件为一堂,每堂花色各不相同,一棚官经(即禅经一永日)最少用三堂,多则五堂。每送一道疏(荐亡文疏)换一堂花纹。方丈在杏黄袍外边搭上一件二十五条衣料拼成的大红底子、金线绣成福田纹的袈裟,称为“主衣”,为最高层次的法衣。大方丈若到别的寺院朝拜则不能搭主衣,否则会被对方认为是占庙宇,抢道场来了,有被驱逐出庙之虞。

名僧在进行非佛事的民间访问时,穿一种伽蓝装(亦名伽蓝褂)通身紫色,四周沿有黑边,四角有云头装饰。僧人脚下一律着布袜,一般僧众穿灰、白、豆青色,方丈穿杏黄色。僧、尼平时多穿单脸“虎头”的夹鞋。黑色的镶黄口,黄色的镶黑日,称为“罗汉鞋”夏天穿一种布质透明的凉鞋,亦有黑、灰、黄三色。方丈穿黄色“福字履”。过去在家修行的“三宝弟子”(男、女居士)到庙里礼佛诵经,要穿上海青大袍,外面披上晦暗紫色的“缦衣”。此衣用五条衣料组成,无明显条纹。僧侣服饰颤色为什么有如此特殊的规定?显然与其崇拜的偶像有关。据说,佛祖释迦牟尼所穿僧衣是三片布的法衣,藏红花色。下衣内上衣、外上衣各一件,每件都用布片缝成。为什么选择藏红花色作为僧衣颜色,有一说法:释迦牟尼出生时,印度时尚的颜色是蓝色、红色和藏红花色,认为这三种颜色比其他颜色更好。于是,释迦牟尼就只允许信徒使用如上三种颜色。同时,又因为藏红花生长在热带气候的印度最凉爽的地方,因而藏红花色比蓝色和红色应用得更为普遍。

释迦牟尼圆寂后,佛教教理分为二十部,戒律分为五部,每个教派对三衣颜色都有不同的规定。《大比丘三千威仪》说:“萨和多部者,博通敏智,导法利化,应着绛袈裟。昙无德部者,奉旨重戒,断当法律应着皂袈裟。迦叶维部者,精进勇决,弥护众生,应着木兰袈裟。弥沙塞部者,禅思入微,究畅玄幽,应着青袈裟。摩诃僧胝部者,勤学众经,敷演教理,应着黄袈裟。”《舍利弗问经》中也有类似记载。虽然五部各有其色衣,但传统的赤色袈裟仍然照样通行于五部之中。好的,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欢迎大家订阅我们,和我们一起了解更多好玩有趣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