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入门网
楞严经入门网
玄奘大师西行故事 正法眼藏-白云禅师 佛祖十大弟子 释迦牟尼佛传 证严法师说故事
主页/ 佛本生故事/ 文章正文

修禅习定:怎样由初禅到入定进入“一心”妙境

导读:修禅习定:怎样由初禅到入定进入“一心”妙境修禅习定:怎样由初禅到入定进入“一心”妙境 | 文 青衫文斋达摩东渡的时代,出家学佛修成证果的人很多,并没有特别的高明处,然而大家都特别注重禅定,愿意穷其...
修禅习定:怎样由初禅到入定进入“一心”妙境

修禅习定:怎样由初禅到入定进入“一心”妙境 | 文 青衫文斋

达摩东渡的时代,出家学佛修成证果的人很多,并没有特别的高明处,然而大家都特别注重禅定,愿意穷其一生,走禅定路线,做实在的修证。其中以慧思的禅定思想最具代表性。慧思,南北朝时高僧,世称南岳尊者、思大和尚或思禅师,曾持《法华经》入冢中读诵,读毕深受感动,对经涕泣。

慧思后来参入河南慧文禅师门下,得授观心之法,放身倚壁,豁然大悟,深得法华三昧。慧思之学,以禅学为主,主张以定发慧,定慧双开。据《唐高僧传》记载,南朝的佛教本来是重理义而轻禅法的,北方的佛教则重禅定。慧思开定慧双修,融通了南北之学。他主张“心性清静”、“本无外境”、“一心具万处”。慧思的著作有《诸法无诤三味法门》两卷外,次第禅要、三智观门等五部各一卷。

慧思认为:先主禅定,一切智慧皆从禅定生,欲学一切佛法,先持净戒勤禅定,得切佛法诸三昧门。四弘大愿、四无量心、如意神通、四摄法、如是无量佛法功德,一切皆从禅生。他说:“若不坐禅,平地颠堕,若欲断烦恼,先以定动,然后智拔。”并认为:定有无量,总说三种:下定名欲界定,中定曰色界定,上定名无色界定。下定是指声闻定,总揽三界;中定是辟支佛定;上定是如来定,及诸菩萨定。为何禅定如此重要?翻开《楞严经》就会发现,不管是观音法门,还是念佛法门,最后都得归一念而入三摩地,即进入禅定。若不坐禅,颠倒狂乱,历劫妄习,何以止之!

中国佛教喜欢讲大乘,但真正的中国佛教是大、小乘融合的,而且大乘必以小乘为基础。禅定论中说,般若诸慧皆从禅定生,三乘一切智慧皆从禅生。禅定能令一切未曾有事,悉具出现,悦可众心,放大光明,遍照一切十方众生。慧思认为:“专心一处,灭诸觉观,境界都息,身心寂静是名一心。”

慧思对四禅八定作出了一个详细介绍,四禅者:离生喜乐(初禅)、定生喜乐(二禅)、离喜妙乐(三禅)、舍念清净(四禅),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合称为四禅八定。慧思首先提出了“一心”的概念,从初禅到四禅,最后到舍非有想非无想处定,都必须专心一处。专心一处,就是把念头系在某一处。

专心一境,制心一处。人生中一切事,一切境均不引散这一专精,不妨碍这一专念。久而久之,心境不散。心境如一,便得轻安

。由轻安心一境,转入离生喜乐,这就称之为“初禅”。所谓“离”,就是心身世间善恶是非、人我烦恼诸法,自然厌离,不恋世间,心身超脱,久久而定,即名离生得喜乐。从初禅到四禅更须要专精念,层层背舍(背尘合真,心不随缘)。

到了四禅之境,正如慧思所言:灭诸觉观、境界都息、心身两忘、万境顿闲。慧思说:“观身不净时,先观息入出,生灭不可得。”先从呼吸入观,由粗入细,观息从何方来,入至何处。久久观息,息无来所,也无归处,息入息出不见有相,不见有息。

慧思认为息本无生,安念即是息。念动则息动,无念则息不生,心息如一,心息相依。再观此心,住在何处,观身内不见心,身外不见心相,于是心也休歇,即到心息俱忘。将心专一在呼吸上,从用心观“息”,到不见有“息”,乃知心生息动,息由心生。慧思禅定的重点在于:“息无自体,生灭由心,妄念息即动,无念既无生。”呼吸是由妄念形成的,如达心无所生,便能虚空合一,出无分散,自见己身空如水沫,如泡如影,犹如虚空。如果人人能如此修炼,身无内外,境界都息,身心寂静,便能达到“一心”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