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佛学知识

    佛学知识

  • 佛教的精神与特色(第三章)7

    佛教的精神与特色(第三章)7

    佛教的精神与特色(第三章)7

    [查看详情]

  • 佛教的慈悲主义

    佛教的慈悲主义

    一.慈悲的意义与层次  二.慈悲的对象与戒律 三.慈悲的力量和价值  四.慈悲的实践与完成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 今天有机会再度来到文化城的台中讲说佛法,感到与有荣焉

    [查看详情]

  • 佛教的护生观

    佛教的护生观

    佛教的护生观  问:依法师智慧,佛教的护生观,如何走入宗教以外的领域,而通向二十一世纪人类都能共同意识到的一个环保课题。  净空法师答:这课题已经走出宗教了,但是还需要

    [查看详情]

  • 佛教的超人间性与人间佛教

    佛教的超人间性与人间佛教

    一、问题的提出1.近年来,佛教界和佛教学术界均大力倡导人间佛教,从而出现了一种明显的佛教革新运动。这场运动上承近代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改革,近续赵朴初居士的人间佛教号召,横

    [查看详情]

  • 佛教称谓

    佛教称谓

    一、佛教的出家五众包括哪五中众 比丘:又称絆刍、乞士等,特指受过具足戒(比丘戒,约250条)的男性出家人。俗称僧、大僧等。   比丘尼:又称絆刍尼等,特指受过具足戒(比丘尼戒,34

    [查看详情]

  • 佛教说的三世因果

    佛教说的三世因果

    佛教说的三世因果 通常认为若要了解三世因果,必须藉宿命通知道过去,用天眼通知道未来,才能亲见三世因果。其实,这是似是而非的观念。 所谓三世,是指时间上的过去、现在、未来

    [查看详情]

  • 佛教谈轮回是方便法

    佛教谈轮回是方便法

    佛陀说轮回因果,说业力,都是按照印度原有的说法——当时印度人民的社会意识来说,可是把中心点放在善恶苦乐自作自受上,最后总结于法性。

    [查看详情]

  • 首页
  • 上一页
  • 88
  • 89
  • 90
  • 91
  • 92
  • 93
  • 94
  • 95
  • 96
  • 97
  • 98
  • 下一页
  • 尾页
  • 共 1000 页 7000 条
  •  页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