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佛学知识

    佛学知识

  • 不为外境所动

    不为外境所动

    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夜晚,帝释天王释提桓因和毗留奢那阿修罗王一起来到佛所,威光炽盛,他们恭敬地顶礼佛陀后,在一旁坐下,两位的光明照耀令只树给孤独园犹如白昼一

    [查看详情]

  • 不妄语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不妄语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尊重不妄语的人,善待讲真话的人,支持真诚坦率的人,是一个社会文明与否的重要标志,是一个民族进步与否的试金石,更是一个修道者成就的基础。不妄语并不是一件十分轻松的事情,这

    [查看详情]

  • 不堪回首的七年!痛陈手淫之害

    不堪回首的七年!痛陈手淫之害

    七年浑浑噩噩的生活让我彻底跌入人生的低谷,至今还在苦海里挣扎。写下这篇血泪史非为哗众取宠,意在劝诫后来者切勿步我后尘。兹为天下同病者鉴,亦不枉我七年混沌之苦。 我今年22

    [查看详情]

  • 不喝酒戒的由来

    不喝酒戒的由来

    学佛要懂得把握自己的心志方向,坚持善行,断除恶行;如此才能保持身心清净,成就信实诚正的品格。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唯有精神清明、严持戒律,才不会失去杜绝恶行的智慧

    [查看详情]

  • 不可索解的情谜
  • 「见佛」论

    「见佛」论

    「见佛」论 一般以见佛身谓之「见佛」,而有眼见与心见之别。 眼见──有净土见与秽土见。 净土见──《易行品》言「华开则见佛」。《往生论》言:「得生安乐国土,见彼阿弥陀佛。」

    [查看详情]

  • 不出家,可以成“正果”吗?_

    不出家,可以成“正果”吗?_

    可以。佛教的宗旨虽在解脱生死,出家虽是解脱生死的最佳途径,但是,出了家的如不实修或修不得法,未必能够解脱生死,不出家的,如能修持,也未必不能解脱生死。小乘佛教是以解脱道

    [查看详情]

  • 首页
  • 上一页
  • 892
  • 893
  • 894
  • 895
  • 896
  • 897
  • 898
  • 899
  • 900
  • 901
  • 902
  • 下一页
  • 尾页
  • 共 1000 页 7000 条
  •  页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