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佛学知识

    佛学知识

  • 佛教以何因缘制定酒戒?

    佛教以何因缘制定酒戒?

    佛教以何因缘制定酒戒? 《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  长老莎伽陀能降恶龙,折伏令善,诸人及鸟兽得到龙宫,秋谷熟时不复破伤。因长老伽莎陀名声流布,诸人皆作食传请之。是中有一

    [查看详情]

  • 佛教与生活(三)
  • 佛教中业力的意思

    佛教中业力的意思

    业,梵语Karma,有三种含义:一者、造作;二者、行动;三者、做事。在佛陀未出世之前的古印度,人们对业的解释为“做事情”。他们认为因为有欲,故有种种的欲向与欲望,我们的意念就

    [查看详情]

  • 佛教中的八瑞吉祥

    佛教中的八瑞吉祥

    法轮:藏语称“阔罗”,又名法轮。故印度时,轮是一种杀伤力强大的武器。后为佛教借用,佛陀说法即为转法轮。象征佛法像轮子一样旋转不停,永不熄灭。同时,法轮也意味着佛法

    [查看详情]

  • 佛教为什么要上早晚课或早晚诵

    佛教为什么要上早晚课或早晚诵

    早晚课诵是自古就传下来的传统,但是虽然传了数千年,不过早晚课诵所代表的意思真正明了的人就不多了。 早课的用意是:一日之际在于晨,最清醒的时候也是早上,所以早上读诵经典,

    [查看详情]

  • 佛教中应以什么样的态度做事业

    佛教中应以什么样的态度做事业

    佛教中应以什么样的态度做事业?有人问起,做生意不能说实话,所谓老王卖瓜,自吹自夸,如果卖瓜的不说瓜甜,那就无人问津了。既然如此,佛教徒能不能做生意?做生意是否犯了妄语说

    [查看详情]

  • 佛教善恶的标准是什么

    佛教善恶的标准是什么

    从善恶的概念界定讲,导致快乐的思想行为是善,导致苦难的思想行为是恶 。   从思想感情来说,贪心、嗔恨心、不分善恶的无明心,我执256、法执257等邪见,嫉妒心、傲慢、自私等属于

    [查看详情]

  • 首页
  • 上一页
  • 260
  • 261
  • 262
  • 263
  • 264
  • 265
  • 266
  • 267
  • 268
  • 269
  • 270
  • 下一页
  • 尾页
  • 共 1000 页 7000 条
  •  页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