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佛学知识

不爱不忧

发布日期:2019-10-23 10:03:22编辑:

楞严经楞严经白话文楞严经讲解

不爱不忧

  不爱不忧

  不当趣所爱,亦莫有不爱;爱之不见忧,不爱见亦忧。

\

  《法句经卷下好喜品》

\

  这首偈是说,不要拼命追求所喜爱的东西,也不要对迎面而来的事物有所厌恶。对凡夫而言,喜爱的东西不见了会忧愁,讨厌的东西出现了也会忧愁。这是讨论欣喜与厌恶的统一和对立。教我们不要在爱恨好恶之间挣扎,陷自己于矛盾痛苦之中。

  人如果希望生活得快乐,对于所爱的东西尽量少一点,乃是没有偏爱;最好也没有不爱的东西。《六祖坛经》也劝人学习嗔爱不关心的心境,不要让自己有嗔有爱,否则就是烦恼。嗔爱是相互关连的,没得到的想得到,追求时担心得不到,得到了的又愁着会失去。心里永远有负担,永远没有安定感。凡有所喜爱、有所厌恶,就是有所困扰、有所束缚,不得解脱。换句话说,只要世上有一样东西是你所喜欢的,或是你所讨厌的,你就被它困惑了。欣厌交加,患得患失,便是痛苦的人生。

  心胸豁达的人,应该养成超越于欣厌及爱忧的观念,没有非要追求到手不可的东西,也没有什么已讨厌到非得除去而后快的事物。看到喜欢的东西、遇到喜欢的事物,要问一问为什么喜欢,是跟自私的自我有关呢,还是与大众的幸福有关?事实上,有的所谓喜爱及忧虑,根本没有意义,也没有道理,只是一时的风气,或者是一时的兴趣使然。因此,希望活得幸福的人,最好不要有爱或不爱的东西,也不要有或喜或忧的事物,应当练习随遇而安、随缘而动的修养功夫,环境需要自己怎么样,就怎么样去面对它、因应它,就可到处安心和安身了。否则对所爱的东西拼命追求而到不了手,对不爱的东西拼命排斥又挥之不去,都是很烦恼的事。

本文链接:不爱不忧

上一篇:为什么你觉得净土之法那么难信

下一篇:中国特色佛教文化远播海

相关文章

  • 佛法并不认为人是由猿人进

    佛法并不认为人是由猿人进化来的 有人问我佛教对人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怎么认识?在佛教看来

    2019-11-15

  • 佛法是专门用来翻转你的生

    佛法是专门用来翻转你的生命的 随着你的修习越深入,你就会越加发现前行是金刚乘最独特的要素

    2019-11-15

  • 佛法修学的目的---破妄显真

    唯识学在整个大乘佛法当中是一个非常专业的课程,它跟我们上一堂的佛法概要是不一样的,佛法概

    2019-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