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佛学知识

【心安无相】惟觉长老:禅本平常

发布日期:2019-10-21 10:05:23编辑:

楞严经楞严经白话文楞严经讲解

\

悟到“禅”,事理就能圆融、自在,如禅宗祖师所说:“挑柴运水,无非神通妙用。”无论挑柴运水、迎宾送客,无不是道。日常生活当中,做了种种计画、种种安排,这是有为法;做了以后,把能思、能想的心放下,思而无思、念而无念,归於无为法,这就是禅。外面的境界虽然千变万化,这念心始终一如,了了常知,这就是中道、就是实相。中道,就是指这念心达到禅的境界,虽然不可说,但一说出来就恰到好处;虽然不可思,却是无思而得,信手拈来无不是道,这就是禅的妙用。  

假使悟到这些道理,人生就很自在;相反地,心量打不开,看什么都不顺眼,走到哪里都是烦恼。纵使住的是高楼大厦、吃的是山珍海味,但是心安不下来,每天斤斤计较、疑神疑鬼,到最后精神恍惚、失眠,久而久之变成精神问题,这时,即使再富有,人生也毫无意义。 

了解这个道理,就知道人生最重要的是心要能作主。古人说:“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心能够安定下来,即使住在茅蓬里,也胜过七宝宫殿;虽然吃的是粗茶淡饭,却津津有味。陶渊明也有一首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这就是禅。“山气”,代表我们的心境;“飞鸟”,是指这念心的自在。“此中有真意”,“真意”就是佛法所说的真心。“欲辩已忘言”,说出来就不是了,但也不妨碍言说。  

我们这个心平常都是相对的,患得患失,心猿意马,始终没有停过。一天下来,感觉身心都很疲倦,这个时候把眼睛闭上个几分钟,养养神,一睁眼,马上精神百倍,这就是充电。所以,要经常保持心的宁静、经常检讨反省,有了烦恼马上化掉,如儒家所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使这念心像镜子一样光明,不染一点尘垢;像一潭止水一样,文风不动;心量如虚空般广大,冤亲平等。 

禅修的目的,就是转识成智、转染成净,把相对的心变成绝对的心,把染污的心变成清净的心,从烦恼的心变成菩提心,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烦恼化掉了,心就安定下来,智慧自然就显现出来,身体也会健康。照着这个道理去用功,就是道、就是禅。  

明白了这个道理,就知道佛法值得每个人去追寻,每个人都可以做自己的主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是大富大贵。这么一想,心马上就落实下来,人生更加充实、更有意义!

\

本文链接:【心安无相】惟觉长老:禅本平常

上一篇:中国当代著名数学家陈建功

下一篇:中国佛教阶段性的发展刍议一

相关文章

  • 佛法并不认为人是由猿人进

    佛法并不认为人是由猿人进化来的 有人问我佛教对人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怎么认识?在佛教看来

    2019-11-15

  • 佛法是专门用来翻转你的生

    佛法是专门用来翻转你的生命的 随着你的修习越深入,你就会越加发现前行是金刚乘最独特的要素

    2019-11-15

  • 佛法修学的目的---破妄显真

    唯识学在整个大乘佛法当中是一个非常专业的课程,它跟我们上一堂的佛法概要是不一样的,佛法概

    2019-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