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佛学知识

“裸捐”自古有

发布日期:2019-10-14 10:04:52编辑:

楞严经楞严经白话文楞严经讲解

如今,“慈善”、“裸捐”已成为媒体上经常出现的热门词语与话题。有人以为,此风来自国外。其实并非如此。有专家研究指出,虽然“慈善”之词是新的,“但扶贫济弱之事,在中国古已有之”。西方的慈善思想与事业主要来自基督教,那也是公元后的事,特别是在近代工业革命掀起,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的事;至于“裸捐”,那是钢铁大王卡内基“死后留下巨额财富是可耻的”这一名言问世之后的事,至今只不过百年。

所谓“裸捐”,是指慈善家把自己已有的主要财富都捐给慈善事业,并非自己家中连一分钱也不留成为穷光蛋。按此理解,那么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已有类似“裸捐”。据《史记》记载,越国大功臣范蠡功成名就后积极引退,弃政从商致富,“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就是把钱财都分给穷朋友和困难兄弟。

\

“裸捐”自古有

又据史料,东汉光武帝时的名臣宣秉,一生节俭,把薪俸大部分赠予贫苦亲族和孤寡之家,到他谢世时,“自无担石之储”;南北朝时北魏“良吏”阎庆胤任东泰州敷城太守时,正遇荒年,他把自家千余石粟米“裸捐”出,“赈恤贫穷”,帮助许多困难家庭渡过难关。

史籍中类似上述记载不胜枚举。

中国古代扶贫济弱之类的善事多由寺院和官府成立的专门机构来做。到明清时期,民间慈善事业才逐渐兴起。

\

同善会序拓本

据专家考证,中国最早的民间慈善组织是同善会。明万历十八年(一五九○年),河南虞城县乡绅杨东明组织创立了第一个同善会。随后,同善会便在江南地区流行起来。同善会一般都由地方乡绅举办,经费主要依赖有钱人(会员)捐献。许多同善会还置有土地,以地租收入来维持运营。同善会的救济对象首先是生活无着的孝子、节妇,其次是未被养济院(官办的慈善机构)收容而不愿以乞讨为生的贫老病弱者。

本文链接:“裸捐”自古有

上一篇:一笑而过,是一种优雅

下一篇:一钵法师:持戒修善真修行的收获!

相关文章

  • 佛法并不认为人是由猿人进

    佛法并不认为人是由猿人进化来的 有人问我佛教对人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怎么认识?在佛教看来

    2019-11-15

  • 佛法是专门用来翻转你的生

    佛法是专门用来翻转你的生命的 随着你的修习越深入,你就会越加发现前行是金刚乘最独特的要素

    2019-11-15

  • 佛法修学的目的---破妄显真

    唯识学在整个大乘佛法当中是一个非常专业的课程,它跟我们上一堂的佛法概要是不一样的,佛法概

    2019-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