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佛学知识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 第二十一讲

发布日期:2019-10-13 10:03:54编辑:

楞严经楞严经白话文楞严经讲解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第二十一讲)

\

下面呢,蕅益大师又施设了十二个问题来解答七种疑问。它难信就在于有怀疑嘛。那么有怀疑就得破疑——才能生信。所以我们来看这七个疑问。首先第一个疑问就是“不必观想”疑。有人就问:“《观经》里面都谈到观想法门,十三观从日观、水观、地观、宝树楼阁观等等这些观下去,那为什么你在这里说不劳观想呢?你不跟《观经》的话就有矛盾吗?”好,蕅益大师回答,观想法门确实出在《观经》,但是要有智慧呀,要有看经之眼哪。《观经》是讲了十六观。《观经》前面的这种观想法门是应韦提希夫人的请法“教我思惟,教我正受”来说的。这是随他意说。但《观经》还有一个是佛随自意说——随自己的意思说的。就是观照我们众生的根机开显的三福九品,这是随自意说的。好,那前面的十三观叫定善了——定心观想,这不是我们末法的凡夫心力所及的。你能观想出那样的莲华吗?你能观想出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的佛的身高吗?你能观想出那个白毫像五须弥山那样高度吗?那个眼睛像四大海一样的情况吗?观不清楚啊!所以《观经》里面在第十三观就特别开显了劣相之观,就是你观丈六八尺的阿弥陀佛像。你观不了报身,先观劣应身。但是劣应身的这个佛像对我们业障深重的凡夫来说,还是观不清楚——不容易。就丈六八尺,你观想他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你观想一下看看。观想他的白毫这种八楞、白毫的旋转都很难。就叫我们观想一个初日观,观想落日——状若悬鼓的落日,然后观想开眼闭眼都是这个落日,你试试看,也都很难。你就知道我们的心是多么的散乱、浑浊。所以《观经》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到了下品上生、下品中生、下品下生的这一观里面开显称名念佛的法门。所以读《观经》要注意,《观经》里面对于我们末法的业障深重的众生来说,主要要专注第十六观。这是蕅益大师开佛知见的一个观点哪!《观经》这个观点跟善导大师观点是非常一致呀!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里面说:“虽然佛说了定善十三观,散善的三辈九品,望佛本意唯愿众生一向专称弥陀名号。”实际上《观经》最后还是导归执持名号的。由此蕅益大师得出结论:你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也未尝不是“心作心是”啊。所以你观劣应的阿弥陀佛像,就不需要观报身的这种相;而你执持名号,劣应的佛像也不必去观想。你直接——蓦直——称念名号就可以。弥陀名号里面就具足着阿弥陀佛的相好光明。你只要执持名号,到了心佛一如的时候,自然就会显现弥陀的相好光明。这就不劳观想,解决这个问题。

好,第二个疑问就是“不必参究”疑。我们知道蕅益大师是参过禅,也开过悟。原来早年他还有点禅净双修,到了写《弥陀要解》的时候,他已经成了一个纯粹的净土祖师,把禅全都放下。这叫消禅归净。所以在这里非常严峻的说不必参究。那对于很多参禅的人,他就有怀疑了。比如有人就问:“像天奇本瑞禅师,像毒峰本善禅师,这些祖师都主张参‘念佛是谁’的话头。那你怎么说不必参究呢?”好,你看看蕅益大师在这里面的气概。首先告诉这个提问的人:这个话是出在天奇、毒峰祖师,但是你要理解他的本意在什么地方。这些祖师就是由于念佛人不能契合释迦牟尼佛宣说净土法门的彻底悲心,他就把念佛作为开悟的话头,而不是作为往生成佛的目的价值,那就是违背了释迦牟尼佛的悲心了——惠以众生真实大利的大悲心,这些祖师看到你不理解,在旁边就不甘心了,就直下来指你,所以让参“念佛是谁”——就提醒你。提醒你呢,就是“何止长夜复旦”啊!参禅常常是谈“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但是他所谈到的那种“唯心”都是缘影心哪!缘影心里面哪有净土啊?所以这缘影心就是“长夜”呀——无明长夜呀。那么把这个长夜“复旦”,是要显现阿弥陀佛名号的无量光啊!这无量光运载名号的功德:才能解决我们的轮回问题呀!你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华开见佛,不是一般的开悟,是悟证无生法忍。一般禅和子不了解这个情况,就是参“念佛是谁”的话头。指向的目的有问题,让这些祖师用这样的提醒。那么我们不了解祖师的本意,到了现在还“不肯死心念佛”,还要把这个念佛作为话头去参。这就类似于拿着敲门的瓦子来向屋子打亲生的爹娘一样。要知道这个名号就是金砖哪,你这个金砖不要,找了一块破瓦片,而且打自己的爷娘。这个屋子代表着身体,心性就像亲生爹娘。实际上是头上安头哇,叠床架屋哇。蕅益大师到了这个时候已经不主张禅净双修了,完全就是念佛。名号里面就是无上深妙禅,不需要在这个名号之外另外去找什么禅。如果你还是把这个念佛作为话头去参,就像拿敲门瓦子向屋里打亲生爹娘。这样你就对这些祖师:你不理解他的心意,不能“善顺”,就成了“恶逆”。是这个意思。这是特别的一种理解。那这个问话的人进一步问:“念佛跟佛愿、佛心相应,他有这个信心才可以;如果他没有这种信心,不承认这个,那怎么能跟净土法门相应呢?”那回答是“噫……”,“噫”就是恨其不争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味道。噫,就是由于你不肯相信,不肯念佛,也就说你这个名号没有信愿去庄严,你把这个名号作为做功夫的手段去了,这就是很遗憾的事情。所以就要跟你说,让你真的是“肯心相应”。但是你们这些人对弥陀名号的正信没有开显,不了解真正的“唯心净土、自性弥陀”的宗旨,还具有我执、法执,就像“生牛皮”不能屈折。了解这个名号的功德的人,就好像他的正信的眼目开了。正信的眼目开了,就没有必要去参禅了。这就等于中午太阳已经很光亮,你还要在太阳底下去点燃一盏油灯吗?那盏油灯,它在中午的太阳底下有什么作用呢?!所以有正见的人不需要。但是没有正见的人,又何必在中午太阳当中去苦苦的找一种灯炬呢?大势至菩萨一个开示——“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念佛圆通章》里面的。你只要以众生心忆佛念佛,最后以念佛心入无生忍,这个过程不需要其他任何方便:不需要观想,不需要参究,不需要打坐,不需要持咒。所有的都放下,就是忆佛念佛,自然如来藏性打开,自然得到无生法忍。而且他是“得三摩地,斯为第一”的法。所以大势至菩萨就像文殊师利菩萨一样,给我们开显的是一行三昧。“一行”——专门修这个执持名号,没有二行、三行。你就通过“一行”——专持名号,得到正受正定这样的三昧、这样的善果。所以这样的话就像“大火聚”的语,你只要敢去挑战,就会被触烧。这“大火聚”就代表般若智慧。你看,大势至菩萨代表智慧,文殊师利菩萨代表智慧,代表智慧的这些菩萨都告诉我们一门深入。专持名号,一行三昧——一相三昧,不需要搞得那么多名堂啊!

好,请看下面。第三个疑问:“宁保非魔”疑。就是有人问,临命终时阿弥陀佛现在面前,会不会是魔所显现呢?很多人现在都有这个问题哟。就像昨天提问,都不敢生起发愿见佛的心,怕着魔。这里面又跟修禅的人不一样。修禅——禅宗,要扫荡,佛来佛斩,魔来魔斩。那净土法门不是这个样子。回答是:如果修禅宗的人,他本身就是要从空入手,向上本分——本来面目,不染一尘,不立一法,所以他平时不作佛像之观。甚至有的古代很多禅宗道场都不立佛像,怕着相,怕向外寻求。所以你不作佛像观想,忽然临命终时佛还现前了,跟你平时的修行正好相反了,这可以说是魔事。但是念佛净业行人不一样。他每天都是念着阿弥陀佛的名号,他的因行就是这个,他果上显现阿弥陀佛现前,这是因果相应了。所以这就不是着魔现象。更何况这个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兑现愿力,带着观音、势至前来接引,有西方三圣现前,更没有着魔的可能性。所以我们念佛行人临终见阿弥陀佛,你就放一万个心,跟着阿弥陀佛走,你不要又想到:“阿弥陀佛来了,这是不是魔啊?你要我上莲台,我还不去呢!”那不去就麻烦了。所以不需要有怀疑,不需要有忧虑。

\

——庚寅年五月大安法师讲于温州太平寺

本文链接:《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 第二十一讲

上一篇:《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 第二十九讲

下一篇:一碗白饭的恩情

相关文章

  • 佛法并不认为人是由猿人进

    佛法并不认为人是由猿人进化来的 有人问我佛教对人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怎么认识?在佛教看来

    2019-11-15

  • 佛法是专门用来翻转你的生

    佛法是专门用来翻转你的生命的 随着你的修习越深入,你就会越加发现前行是金刚乘最独特的要素

    2019-11-15

  • 佛法修学的目的---破妄显真

    唯识学在整个大乘佛法当中是一个非常专业的课程,它跟我们上一堂的佛法概要是不一样的,佛法概

    2019-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