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佛学知识

“清”:茶道通禅的化境

发布日期:2019-10-11 10:05:49编辑:

楞严经楞严经白话文楞严经讲解

  一位茶人说:茶道本意,在使六根清净。赏桂轴,插花,嗅清香,闻水声,品茶味,举止端庄。五根清净之时,意念自然清净,而最终目的在使意念清净。十二时之内我心不离茶道。

\

  清是茶道和禅宗共同拥有的意识。它既是禅宗自然观的一种体验,也是茶道通禅的一种化境,同时也是茶道特有的审美情趣,再现了人对自然生命的执著追求。

  禅宗认为本心清静是物我两忘的先决条件,只有清心静虑,排除干扰、摒弃杂念,才能达到梵我一如的最高化境。因此,禅寺伽蓝大多选择风景清幽、清谧恬淡的处所;禅僧居士也每每隐居山水之间,去领略物我合一的清静无为之心。禅僧们恪守清心寡欲之道,参禅打坐,以清为伴;衣食住行,以淡为本。甚至连禅苑法度也名以清规。可以说,清是禅宗空无观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与禅境相通的茶道,犹重清静淡雅之风,颇尚淡泊无为之情,茶室的设计,以清静为要,不尚浮华,恬淡自然,常令人有脱尘出俗之感。更重要的是,茶道的清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使得这种具象的文化式样更为有效地营造出物我合一的禅宗化境。

\

  将茶道的功效框定为佛教的宗质,确为精辟之论。实际上,包括禅宗在内的佛教教义,其言谛也好,论戒也罢,归根到底都是去人欲、求真如,以清促悟的一种内功。由此可见,茶道所追求的清,与禅的空无观几乎别无二致。

  另一部茶书《南方录》也说:枯寂茶的本意是表示清净无垢的佛陀世界,至此露地(即茶庭)草庵拂却尘芥,主客直心相交,不拘规矩寸尺法式,乃成起火、沸汤、吃茶之事也。不论他事,此乃佛心之流露也。

  把茶道视为清净无垢的佛陀世界,视清为佛心之流露,深刻地揭示出茶道与禅宗的内在联系,也使我们进一步体悟到以茶论禅,以禅论茶,禅茶一味的本意。

本文链接:“清”:茶道通禅的化境

上一篇:一念无明,即堕轮回原--宣化上人

下一篇:一棺两尸

相关文章

  • 佛法并不认为人是由猿人进

    佛法并不认为人是由猿人进化来的 有人问我佛教对人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怎么认识?在佛教看来

    2019-11-15

  • 佛法是专门用来翻转你的生

    佛法是专门用来翻转你的生命的 随着你的修习越深入,你就会越加发现前行是金刚乘最独特的要素

    2019-11-15

  • 佛法修学的目的---破妄显真

    唯识学在整个大乘佛法当中是一个非常专业的课程,它跟我们上一堂的佛法概要是不一样的,佛法概

    2019-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