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佛学知识

佛教的养生与养心

发布日期:2019-11-12 10:06:45编辑:

楞严经楞严经白话文楞严经讲解

  佛教的养生与养心

\

  佛教中提出“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是对治我们的烦恼,舒缓身心的重要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养生的重要性。人们在感叹时光飞逝,沧海桑田的同时,也开始关注自己脆弱的身体,养生方面的书籍也随之畅销起来。

  养生,在我国最早见于《庄子内篇》。“养”,即保养、调养、补养的意思;而“生”,即是生命、生存、生长。

  我国传统医学的观点认为:“善医者,必先医其心,然后医其身”。在养生方面也是如此。俗话说:“养生不如养心”。养心、养性可以说是养生之道的“道中之道”。“怒伤肝、思伤脾、喜伤心、悲伤肺、恐伤肾”。它告诉我们,人的心理活动与生理功能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良好的精神状态可以促使人的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反之,就会降低或破坏人的某种功能或组织,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古人说:“天下根本,人心而已”。很多医学实践证明,善于养生的人一般都会有一颗善良、高尚的心灵,养生是和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紧密相关的。“常观天下之人,凡气之温者寿,质之慈良者寿,量之宽宏者寿,言之简默者寿。盖四者,仁者之端也,故曰仁者寿”。(《中外卫生要旨》)意思是说,能做到善良、温润、宽宏、幽默,是人身心健康十分重要的内在要素。

  

\

本文链接:佛教的养生与养心

上一篇:佛教的五眼是什么?如何获得?

下一篇:众生的别业和同分妄见

相关文章

  • 佛法并不认为人是由猿人进

    佛法并不认为人是由猿人进化来的 有人问我佛教对人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怎么认识?在佛教看来

    2019-11-15

  • 佛法是专门用来翻转你的生

    佛法是专门用来翻转你的生命的 随着你的修习越深入,你就会越加发现前行是金刚乘最独特的要素

    2019-11-15

  • 佛法修学的目的---破妄显真

    唯识学在整个大乘佛法当中是一个非常专业的课程,它跟我们上一堂的佛法概要是不一样的,佛法概

    2019-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