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佛学知识

伐树取果_1

发布日期:2019-10-31 10:10:38编辑:

楞严经楞严经白话文楞严经讲解

  人是万物之灵,有智识,有才能,有远见,有良心,有道德才是万物之灵。事事皆能思前思后,打算将来的事情,方有万物之灵的价值。可是现实的人生,事事只顾眼前的利益,而不管将来者比比皆是。譬如杀人而劫财!做盗偷为业,强奸谓娱乐。贪污而欲发财,有花言巧语欺骗为能事的,皆可说是伐树取果。

  从前有一位国王,在王宫花园里种了一棵非常高大的果树,每年都结实累累而且很甜美的果实。这个果实不但是甜美,而且吃了会健美青春,所以非常珍贵。国内国外人民听到这样珍贵的果实,谁不想吃这珍果呢?可惜是生在皇宫之内,国王的宠物谁敢打这个主意呢?

\

  有一天外国来了一位特使贵宾,国王把他安排在花园中宾馆里。这位贵宾也早就听说国王花园里有一棵珍贵的果树,也很想尝一尝珍果的滋味。可是国王没有赐食又怎么能够开口呢?第二天很荣幸的国王召见了。国王问他:‘特使不远千里而来,有何指教?’‘大王,真不敢当,此次奉敝国的国王之命,特奉献贡品前来,望国王不弃请笑纳。’国王非常的欢喜,就赐宴招待特使。

  宴后对特使说:‘花园中有棵果树,树已生果,果甚甘美,食之青春永驻,唯此树高大,果在树中不知如何取给使者食才好?’待一会,国王就命令说:‘来人啊!持利斧将果树砍断,取一些果食给特使吃,然后又命人将果树接回去。可是过了几天树就枯萎了,树叶和果实都掉了满地才后悔,不该把果树砍断,今后已经没有这甘美又健美青春的珍果可吃了。

  各位大众,人是有智识,有远见的动物,可是为了眼前的利益和享受,不惜把将来的幸福和前程都断送掉。故事中的国王为一国的人君,我想不致于傻到不知一棵树砍断了不会再活的道理。故事只是一个譬如而已,譬如有很多意义。举几个例来说:

  做儿女的未成年之前,事事都要依靠父母,有求必应。不论衣、食、住、行、读书、医药费一切都是父母的心血。甚至一生所努力省食俭用所积来的财产都要给儿女。儿女应是万分的感激与孝顺才对,但是偏偏给父母失望、伤心,岂不也伤害了自己的人格和前程吗?

  生在这里,长在这里,这里是我们的国家。‘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应当同舟共济。可是有人欲破害社会的安宁,有人要做汉奸,或发国难财,国家败了我能安乐吗?

  朋友之间互相提携、互相帮助,即是互相有利互相成功。‘见利忘义’挖他人的根,也挖自己的根。社会国家都是一体的互相帮助即互相利益。互相相害即互相有害。佛法说:‘互相因果’我们要做忠孝节义的人,或是要做不忠不孝不义的人,要做流芳百世的人,或是要做‘遗臭万年的人’只是我们一念之间而已。

\

本文链接:伐树取果_1

上一篇:何谓布施

下一篇:代替病友求观音,灾消病除吉庆临

相关文章

  • 佛法并不认为人是由猿人进

    佛法并不认为人是由猿人进化来的 有人问我佛教对人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怎么认识?在佛教看来

    2019-11-15

  • 佛法是专门用来翻转你的生

    佛法是专门用来翻转你的生命的 随着你的修习越深入,你就会越加发现前行是金刚乘最独特的要素

    2019-11-15

  • 佛法修学的目的---破妄显真

    唯识学在整个大乘佛法当中是一个非常专业的课程,它跟我们上一堂的佛法概要是不一样的,佛法概

    2019-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