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由于深感一切有情生死流转的痛苦,毅然抛弃王宫生活,出家修道。当他明悟一切事物无不是因缘所生、生灭变化、互相依存,亲证了宇宙人生的真实相状后,成为...
净土宗是中国佛教大乘八宗之一。它的教义是以念佛往生净土为目的,所以称为净土宗。净土宗的主要依据是三经一论——佛说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大乘无量寿经、往生论;...
...
徐恒志老居士著一、前言 我的朋友们和我谈起佛教问题时,多数认为这总是一种神道设教的不科学的迷信 学说,它的作用,莫非是“劝人为善”而已,因此不屑一顾;也有认为佛教所...
从来学佛的人,常常会发生这样几种情况: 第一.已认识佛法理论的精辟圆满,也常常看经研教,赞叹随喜,但只当作学术性来研究鉴赏,不肯毅然决然地用认真严肃的态度来躬行实...
1.知有生必有死,普天下曾无一人逃得,余于是而学佛;知心性是一而苦乐不同,余于是而学佛;生不知所自来,死不知所从去,悲欢离合,匆匆一生,万象森罗,真理何在?余于是而学佛...
一、烦恼无始有终问题...
静坐的利益 静坐是佛法修行的一法,对于身心健康,确为有益。以世法说:“年老者静坐,可以减少头痛腰痛、眼花心乱、血压高、麻痹症等疾病;年轻者静坐,可以减少欲念,...
徐恒志老居士简介 徐恒志大德,法名定真。1915年生人,原籍浙江镇海,少年即受其父亲影响归信佛教。1939年蒙心密二祖王骧陆上师示以般若要旨,并函授观心方法。1945年随心密二祖...
学佛的目的,既在于解脱生死苦恼,而解脱生死苦恼,必先明心见性,而见性的切要功夫,便应从观心入手。譬如伐木必须断根,灸病必须得穴。所以《大乘心地观经》说:“汝等凡夫,...
禅也叫禅那,译为静虑,心体寂静,能审虑事物,故叫静虑。它是修定的一种重要方法,因此也叫禅定、思维修,含有定慧等持的意思。在戒定慧三学中,乃至一切佛法都是以定为依止;百千...
一、略述佛法大旨学佛要旨只是息妄想。仁者目前第一要著是先收摄妄想,不使纷驰。今既要办公,又要学诗、学气功、学书画、学佛法,如此头绪纷繁,杂念纷飞,不病已是大幸。佛在四十...
一、佛教的形成和发展简况佛教产生在印度,它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他降生在印度东北喜马拉雅山麓的迦毗罗卫国,就是现在尼泊尔国境内的毕柏罗婆地方。释迦牟尼是国王净饭王的太子,...
序佛出世弘传无量妙法,以各种方便法门,救度颠倒妄想执著的众生脱离苦海。净土宗自庐山东林寺慧远祖师至今印光大师十三祖,都主要依据三经一论----《佛说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