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恼是最高智慧
唐中宗神龙元年,武则天摄政,他下旨迎请嵩山慧安国师及北宗神秀到宫中供养,以便常常请教佛理,两位大师都推说南方有一位慧能,受五祖弘忍大师的衣钵,可以请他到宫中,于是武则天派内侍薛简前去迎请六祖,六祖则上表辞谢,表示自己愿终老于山林中,薛简只得当面请问禅法,请求六祖予以开示。 他问道:“京师的禅师都说,要明心见性,必须坐禅学习四禅八定,不经禅定而能解脱是从来没有的事?” 六祖道:“自性妙心是从自心而悟,跟坐禅有何关系呢?《金刚经》上说:假使如来是坐的样子,或是卧的样子就是实践邪道!因为无一定的地方来,亦无一定的地方去,无生无灭,这才是如来清净禅,一切法都是空,空意无证;无证无无证,就是外不染色声,内不着妄想,这也就是证。证了又不执着证的念头,也就是无证,相反也不着无证的念,也就是无无证。” 薛简又问:“我回京后,皇上必然问我禅机妙法,愿大师慈悲,指明心要,以便我奏明太后、皇上,及京城学道之人,愿六祖的智慧象一盏明灯,光明无尽。” 六祖道:“光明无尽,也是有尽的,这是有相对意义的名相,真正绝对的法则是没有对比的,也没有相对的意义存在,本源心性是没有光明和幽暗对比的,光明与幽暗是相互替代的,相继生灭的。”薛简继续问道:“光明是智慧的比喻,幽暗又是烦恼的代名词,修道的人,如果不以智慧照破烦恼,无史以来的无明又如何破呢?” 六祖道:“烦恼其实是最高的智慧,是无二无别的,如果谈到以智慧照破烦恼,那是二乘人,凡夫与外道的知见。而最高的智慧,不是这样。明与无明在凡夫眼里被看成两种不同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