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意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这个意思就是说,不但业识所现的性境是劳相,这是唯识里头一个术语,业识是指阿赖耶识,而且是阿赖耶三细相里的第一个,业相。这就是一念不觉而有无明,这个相已经是劳相,何况由性境所变现出来的,所谓独影境、带质境更不必说了。连性境、连业识都是菩提瞪发劳相,何况其余?从三细、六粗,演变成十法界依正庄严,哪一个相不是菩提心中的疲劳之相!正因为如是,所以永嘉大师在《证道歌》里头,说了一句很有名的话,「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梦里是什么?就是菩提劳相。菩提心里面有劳倦之相,才现十法界依正庄严;如果菩提心是觉相,这里面就没有十法界这些相。所以这个相,诸位要晓得,《金刚经》上讲的话言简意赅,佛跟我们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又告诉我们,因缘所生法,当体即是空。
佛成佛了,成佛了就是觉后空空无大千,可是有些佛他在因中发了许多的愿,虽然到成佛了,就好像是睡觉作梦的时候,作梦原先不晓得,譬如梦里面原先不知道在作梦,在梦里有很多人,看到那些人很苦,我要帮助他,我要叫他们都得到幸福。等到自己一晓得自己是在作梦,我这个要是梦一醒了,梦里头那些众生,我许的愿不都落空了吗?於是怎么样?晓得作梦,不求醒,还继续作下去,大作梦中佛事。在梦里面修种种的功德,来教化这些众生、来供养这些众生,这在佛法里叫带惑润生。所以,哪一个佛成了佛?如果成了佛,就是这个梦醒过来了,觉后空空无大千。成佛的人,他一定把他的地位拉下来不成佛,他住在等觉菩萨的地位上。等觉菩萨与佛差别在哪里?佛无明断尽,圆满大觉;等觉菩萨带一分生相无明,带这一分不断,因为这一分要是断了,三界就没有了,他就不能帮助别人。
所以我们称佛叫大慈大悲是从这个地方称的,他有能力断这最后一品无明,他不断,这叫慈悲
摘自楞严经(第八十七集)1981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档名:07-001-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