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佛学知识

    佛学知识

  • 不甘放下的,往往不是值得珍惜

    不甘放下的,往往不是值得珍惜

    人对他人需求越少,就会活得越自如安详。没有人能完全满足另一个人的需要,哪怕他愿意。唯一的办法就是令自己的需求适可而止。

    [查看详情]

  • 不持戒,念佛没有功德?_1

    不持戒,念佛没有功德?_1

    问:请教师父,诵经人是不是必须持五戒?有人说如果不持五戒,诵经的功德会少或者几乎没有功德。但是五戒对初入佛门的人来说比较难,周围的人有很多争议,请师父开示。至于是不是持

    [查看详情]

  • 不生气的方法

    不生气的方法

    问:明明知道发脾气不好,可是还是常常会忍不住,上师能否传我一个不生气的方法?能做到不生气最好,如果做不到,那就应当少生气。生气就只能在10分钟以内生气,超过10分钟就不能再生

    [查看详情]

  • 不明心见性可不可以讲经说法?

    不明心见性可不可以讲经说法?

    问题四十四、您好!师父,不明心见性可不可以讲经说法?有好多法师也未明心见性,所讲法可听否?你要我说,不明心见性确实不能讲法,自己不明,去给人指导,那不就往火坑说吗,是不

    [查看详情]

  • 不知道的事并非可以不负责

    不知道的事并非可以不负责

    不知道的事并非可以不负责  不知道的事并非可以不负责  有一个不到四十岁的男子,对于因果之类的说法,一向抱着怀疑、排斥的态度,但他还是被人介绍而来,因为他严重的病情,让他不得

    [查看详情]

  • 不是你想修行,就可以修行的

    不是你想修行,就可以修行的

    《阴骘文》,印光大师非常重视这篇文章,它讲到文昌帝君生命流转的状况。文昌帝君的前十七世都是一个读书的士大夫,一个人能够十七世做善事,那不容易啊!十七世要按照时间来算,差

    [查看详情]

  • 不知正确与否:菩萨、二乘、凡

    不知正确与否:菩萨、二乘、凡

    问:不知正确与否:菩萨、二乘、凡夫都可以见性,所见空性在实质上虽然没有区别,但由于无知和智慧的程度不同,觉悟有差别。菩萨见性好比站在广阔的草原上,瞭望天空,见到“大空性

    [查看详情]

  • 首页
  • 上一页
  • 860
  • 861
  • 862
  • 863
  • 864
  • 865
  • 866
  • 867
  • 868
  • 869
  • 870
  • 下一页
  • 尾页
  • 共 1000 页 7000 条
  •  页 GO